理想的第三声
――记曹文教授的《什么是理想的第三声》讲座
为推进双一流建设,进一步提高学院学科建设水平,我院特邀北京语言大学曹文教授来我院做《什么是理想的第三声》专题讲座,讲座于2019年11月5日15:30(京时)在9号楼二楼学术报告厅召开。本次讲座由我院赵平老师主持。
讲座之初,赵平老师向同学们隆重介绍曹文教授,曹文教授长期从事实验语音学及对外汉语教学研究,发掘甚广,成果丰硕。在此次讲座中,他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,就“什么是理想的第三声”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创见。
(曹文教授讲解“理想的第三声”)
本次讲座旨在通过对汉语四个声调中的第三声仔细分析讲解,从而加深学生对语音的解读能力。讲座伊始,曹老师抛砖引玉地提出了一个问题:在当今世界现存的语言之中,有声调的语言多还是无声调的语言多?这立刻引发了同学们的热烈讨论。曹老师指出,根据欧美一些学者的研究,世界上70%的语言都是有声调的,尤其是在非洲、美洲和亚洲地区。汉语作为一种声调语言,其实并不特殊。曹老师讲到,在汉语普通话不多的四个声调中,有一个声调学界存在较大的分歧,那就是第三声。综述前人成果后,曹老师指出,不论从常识、学理,还是从教学、研究的角度来说,上声的本调都应该有一个最基本的调型,或者说“理想的”调型。
(曹文教授举例讲解)
曹老师通过介绍他所做的一个语音学实验,提到低平、低降乃至降平皆无明显的上声感知倾向,不论音节是否有特殊发声,低凹调曲拱是5种调型中,三声听辨率最高的调型。基于这一实验成果,曹老师认为普通话理想的第三声是种真正的低凹调,如果结合五度值来表示这一调型,建议选择[2113][2112]。
(曹文教授耐心解答疑问)
讲座尾声,曹文教授细致解答了同学们提出的疑问,譬如实验样本的可靠性,赵元任等学者为何会将第三声标记为[214]、[215]等等。大家在折服于曹老师严谨的科学精神的同时,也感受到了实验语音学的独特魅力。
(张延成院长做最后点评讲解)
曹文老师用对理想的第三声的解读,为全体老师和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形象生动、趣味横生的学术飨宴。最后,我院张延成院长进行了讲座总结点评,发表了自己所听感悟。讲座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。